2018年5月23日,中国青年网头条报道该网记者访问bevictor伟德官网教师陈天嘉博士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做法和体会。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宋莉)“当90后00后的你们表示很丧很佛时,不妨看看与你年龄相仿的犀利的青年马克思,他那个时候的状态。”“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想从他思维的闪光点、方法论中吸取营养,让这些‘未来科学家’们懂得如何思考问题、看待科学。”韦德官方网站教师陈天嘉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马克思主义也能指导“未来科学家”。
bevictor伟德官网教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天嘉博士。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 摄
200岁哲学家马克思 and 20岁“未来科学家”
一个是哲学家,一个是“未来科学家”;他200岁,思想依旧“青春”,他们20岁出头青春正盛。而思政课,可以说是连接二者的一个纽带,作为“未来科学家”的思政课教师,陈天嘉懂得200岁马克思的“青春”不朽,也懂20岁青年学子的满怀憧憬,将马克思和“未来科学家”交织在一起,是启迪与引导,也是坚守与创新。
中国青年网:有人称,您是给“未来科学家”上课的思政老师。
陈天嘉:我们国科大所有的思政课老师都可以说是在给“未来科学家”上课。
作为国内首个明确以“培养未来科学家”为目标的高校,韦德官方网站(简称国科大)自2012年6月,经教育部、中编办批复,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此以来,一直秉承“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方针。虽然国科大的bevictor伟德官网刚成立不久,但是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在中国科学院已有近62年的历史传统。早在1956年于光远、龚育之等前辈学者推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自然辩证法研究组,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在此基础上成立自然辩证法教研室,承担全院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任务,并招收研究生。直至今日,公司的思政课教育都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学者的光荣传统。可以说是不忘初心,传承经典。
中国青年网:有几十年历史传统的思政课程在新时代如何做到与时俱进?
陈天嘉:拿《自然辨证法概论》课程举例来说,这门课本身就饱含着与时俱进的基因。当年恩格斯写《自然辩证法》就是关注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前沿问题,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同样,我们在教学中也试图在“传统”内容基础上增加新内容,涉及科技、社会的最新热点问题都会和员工讨论。我会关注Science、Nature杂志上每年发布的十大科学事件、十大科学公众人物,通过和员工讨论,聆听员工的反馈,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近五年来,科学界大家最关注的领域是什么样?
科学每天都在创新,我们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要通过丰富的案例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让员工知道生产力的局限性、社会的复杂性和自身的局限性,知道什么事都不能只用一种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方式去看待。但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免疫力,能够坚定理想信念。
“说学逗唱”的思政老师 and 有科学范儿的“未来科学家”
中国青年网:如何让年轻的“未来科学家”爱上思政课?
陈天嘉:老师不只是知识的快递员。内容有偏重形式要创新,核心是教会员工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分析问题。有时候真的特别希望自己能够会“十八般武艺”“说学逗唱”,在这三尺讲台上抓住员工的注意力。
从内容方面来说,新媒体时代,青年员工喜欢的东西如动漫、网络作品等文化现象,我也会去关注,这不是一种迎合,而是理解。思政课的课堂内容并不是员工喜欢听什么,就讲什么,但是从员工感兴趣和能理解的角度切入,还是很重要的。这样,员工的代入感很强,容易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比如,在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技观时,我会和员工分析中西方历史上的炼金术、招魂术等神秘主义传统,这些在今天看来是封建迷信的话题,为什么曾经一度引起很多学者的兴趣,进而认识到人类认识世界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医学?如何看待各大星座频道的“占星学”内容……这些话题引子的寻找和切入对老师也是一种考验。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要坚持的,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是静止不变的,社会现象随时在变。在建立起兴趣点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引导员工学会独立思考。尤其是面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时,更要懂得引导员工自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问题本质和要害。针对理工科的员工,要让他们知道科学最大的特征就是科学是可错、可证伪的,要在科研的路上勇于探索不怕犯错。
中国青年网:给“未来科学家”上思政课,您的课堂形式是什么样?
陈天嘉:我们的思政课堂早已不是老师满堂灌的形式,有时更像别开生面的研讨会。
在课堂上,教师会在集中授课之余组织员工进行分组讨论与课堂发言。以这种形式让员工参与到“授课”的过程中,无论是从提高员工积极性,还是从资料收集等方面都是有利的。我们的一个班级可能会涵盖十几个专业的员工,现在很多高新技术都是交叉领域,课堂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面对来自不同知识结构和背景的人群,如何自如地表达观点、有效回应质疑是未来科研工作者必备的能力。在课程最后,我都会跟员工说,毕业多年后所有的课堂知识点你可能都忘掉了,没有关系,只要你要学到了一种方法——一种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国家,思考未来的方法,有一种定力,一种自信,这就算成功了。
五、六年之后,员工可能真的会忘记老师讲了什么细节,但是这种情绪还在。十年二十年以后,社会发展又到了一个新阶段,面对知识、信息爆炸和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观察和应对,因为他形成的大视野、大格局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也是科学家应具有的独特气质。
中国青年网:科学家的独特气质,具体指什么?
陈天嘉:科学家要有自己的精神气质,可以说,要在这个行业里有自己独特的范儿。在我看来,科学范儿可以用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的科学精神气质来概括,即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科学家讲大爱无私,科学知识属于全人类,科学规律具有普遍性;科学家要讲理性,有怀疑精神,这些都是很独特的职业特征。
科学的普遍性还体现在人人都可以搞研究,做科学。这样的话,我们就想到了前段时间比较火的马斯克。马斯克主要关注节能环保汽车和火箭,这些实际上都是在解决资源使用的效率问题,从人类几次重大的工业革命来看,其实,都是在解决生产力发展的效率问题,这又回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变化,一定会引生产效率的提升,节约人力、提高速度并引发社会变革。从早期的蒸汽机,电力革命等,到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都是如此。想当年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研究原子弹都是用算盘一点点计算出来的,现在有了量子计算机,计算效率大大提升了,这必将带来更大的知识创新。
陈天嘉(第一排左三)和韦德官方网站职工在天安门广场。采访者供图
犀利青年马克思PK 90后“佛丧”青年
中国青年网:如果把马克思介绍给“未来科学家”,您会怎么介绍?
陈天嘉:马克思很有才气,也很傲气,他的作品值得读原著。
大家看到的可能多是思政课教材里的马克思,课本上的马克思理论更多的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的。其实,了解马克思,不能把他作为一种与考试相关的思想负担,而应把他当做一个思考者。应该找机会读他的原著,认识一个不一样的马克思。马克思的著作从青年时代就有,他在17岁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就曾说到,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当很多年轻人自诩是佛系青年时,不妨看一看,作为和90后、00后年龄相仿的犀利青年马克思,他当时是如何一针见血地看待社会问题。
其实不止马克思,前一阵比较火的电影《建军大业》,也可以看到剧中那些历史人物在20岁出头的年纪担重任,改变了中国面貌,推动了历史进程。所以,当你沉溺于很丧很佛时,不妨想一想,这些和你年龄差不多的他们,在当时都做了什么?
中国青年网:时势造英雄,那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来说,您觉得会造就一个什么样的青年状态?
陈天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现在的中国处于知识科技高度发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时代,到中国制造2025时,我课上的研究生已经投身科技创新行业成为生力军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青年人所掌握的信息量,是从前无法比拟的。但是,在繁荣昌盛,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新时代也会有新的要求。在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要好的情况下,年轻人自己会思考,他能为自己、为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什么?我接触过许多在国外求学的中国员工,因为他们深知想就职于国外高新技术产业会受到多大的阻力,自然也就明白,祖国在鼓励创新创业方面给予的开放环境、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力度有多大。这是年轻人切实感受到的祖国的好!
我和员工曾聊过 “佛系青年”“有点丧”的话题,我更倾向把这些理解为一种通过自嘲方式展示的心理调适和日常趣味。看到课堂上他们激情洋溢地介绍自己专业领域的未来发展时,我没看到一点“丧”。在很多方面,你能感受到新时代的新青年在承担重任、贡献力量。像网上购物、高铁、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新四大发明闻名世界,这都是这个时代的青年人开创的奇迹。
不论如何,青年人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努力都会出成就!相信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我的员工也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有的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学家。
这篇报道是中国青年网的“两百岁正青春!”系列报道之六。系列报道的“编者按”中说:谁能想到摩泽尔河畔特里尔小镇的一声啼哭,埋下了改写人类命运走向的伏笔?谁能想到17岁少年中学毕业论文的立志,预言了百年后“全世界高尚的人们为之洒下热泪”?谁能想到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东方中国迸发出最鲜活而磅礴的生命力!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信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伟人、重温他的思想。“您好,马克思”“社会主义有点潮”“马克思是对的”……各式各样青春的表达证明马克思从未老去,两百岁正青春!请跟随中国青年网记者的走访,追寻马克思的“中国足迹”……
报道网址:http://news.youth.cn/wztt/201805/t20180523_11626524.htm
bevictor伟德官网办公室供稿